博客走了
2018-08-25 15:02:00
  • 0
  • 0
  • 0

文/金错刀频道 Diik


没写过博客的青春是不是不够完整?

 

80后当年最时髦、可以显摆的事之一,写博客,以及关注某某名人、牛人的博客。

 

但是刚刚,一件令无数人蓦然追忆青春,却又只徒增惋惜的事发生了。

 

2018年8月20日晚,网易博客发布《网易博客网站关停、迁移的公告》:



尽管网易给用户准备好了新空间。



陪伴无数人12年的网易博客,就此别过。

 

这不是老朋友们想要的结果。


(微博截图)

 

被关掉的是无数人回不去的青春,但这终究是必然的趋势。


1

“杀手级”应用,丁磊曾经的豪言


博客真正引入中国是在2002年,“博客中国”是第一个,当时做博客的网站迅速发展,但业绩平平。

 

2004年,木子美在网上公开性爱日记事件让中国网民了解到了博客。

 

到2005年9月11月,新浪和搜狐的博客先后上线。



2006年5月,网易将博客定位为当年第三季度的“杀手级”应用,这是当年丁磊提出来的。同年9月1日,宣布正式推出其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网易博客,标志着网易正式进军博客市场。



但是,网易确实最早接触博客的门户,在2001年的时候,网易就已经推出了网易博客专栏,曾经是网易商业频道和科技频道的名牌栏目。

 

到2004年的时候,网易、TOM这些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博客托管服务。

 

网易博客上线相对晚些,但是胜在网易一直以技术领先为优势,上线之时,就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数据交换速度快,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网页跳转的过程;二是无限空间,相片、日志无限量存储;三是稳定性、安全性更高;四是简单易用,包括首页模块编辑等功众多功能都已实现。

 

上线之后短短3年时间,网易博客就积累了9000万注册用户。

 

2007年8月,增加邮件写博客功能;

2008年2月,手机版网易博客上线。

2008年6月,推出个人中心,逐步引入社交成分。

2009年4月,上线“抢车位”、“朋友买卖”等社交网络游戏;

2011年8月,推出轻博客。

 

网易有网易的优势,博客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之后,所造成的火热确实为网易博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2004年国内博客数量达到300万,国内同期网民总数为9400万,大约每30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博客使用者。

 

博客成了人们在网上表达自己看法、发声的重要渠道。

 

从2006年到2009年,是中国博客最辉煌的时代。那些年,国内博客网站里诞生了大批优秀的博客和博主,比如韩寒,博客总阅读量破亿,再如知名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币圈首富”李笑来,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等等。



即便是经常看博客,也是一种潮流,也是谈资。

 

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博客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国内博客使用人数过亿,同期网民总人数4.57亿人,约合每4个人中就有1人用博客。

 

刨除一人在多个平台同时注册博客的因素,网易博客超过9000万的注册用户量,实力可见一斑,果然应了丁磊“杀手级”应用定位的豪言。

 

在整个博客领域,巅峰时期博客用户总数量超过2.2亿,而使用率超过62%,每天的博客发文数量也超过400万篇。

 

当年博客的爆发势头,完全不亚于近几年蜂拥而起的自媒体。


2

黄金时代早已结束,

末路博客只剩回光返照

 

早期的主流博客类网站,其实有很多爆红产品,例如博客大巴Blogbus、百度空间、MSN空间、51博客等,但都早已停止运营。

 

目前尚在运营的博客中,搜狐博客、网易博客、博客网的首页头条文章更新时间都停留在2017年,也只有新浪博客、和讯博客等还在维持每天的更新,但无论是注册用户数量,还是有效用户,抑或是博文发布数量和质量,都是在下滑的。



更要指出的是,在CNNIC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最后一次提到博客是在2014年,之后便再未提及博客。

 

在2014年7月发布的CNNIC第34次互联网报告中显示,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博客的使用率从2011年的62.1%降至19.3%,总用户规模仅为1.22亿人,早已从当年的爆红产品沦为小众应用。

 

以网易博客的搜索指数为例,百度指数显示,“网易博客”日均搜索指数从2011年至今,一直处于下滑趋势,直到宣布关停后才出现短暂的“回光返照”。



“博客”的搜索指数亦是如此。



博客时代正式走上下滑通道。


3

自媒体先驱,

也干不过“两微一抖”

 

2007年,成立1年的Twitter在全球大火,国际间类似Twitter的网站超过100个。

 

也是在这一年,微博传入了博客正火的中国,各种模仿Twitter的微型博客出现,并受到门户网站有意识的推广。

 

Twitter有什么特点?



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它能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的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且不需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


尽管Twitter至今在中国的注册用户数量也不过1000多万,但却带来了新理念,引领了中国的微博风潮。

 

在中国,当年诞生过不少带有微博色彩的产品诞生。比如饭否和腾讯滔滔,它们算是中国本土最早一批的微博产品,其中,诞生于2007年5月的饭否是中国第一家类似微博的社交网络,作为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也在2007年8月上线了腾讯滔滔。



此后两三年里,微博类产品一直有新产品诞生,但是最后,只有2009年8月诞生的新浪微博留了下来,甚至当年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

 

到现在,新浪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亿。

 

相比于博客,微博篇幅小,交互性更强,信息传递更及时,传播速度更快,还不依赖于PC端,以移动端为主,用户门槛很低,随时随地可发。

 

尤其在热门事件发生的时候,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简短的篇幅快速地将信息传播出去,如今,微博已经成为热门事件最先爆发并形成病毒性传播的资讯前沿。



再后来,微博还加入了长文转发的功能。

 

在诸多优势的加成之下,微博还具备了远超博客的营销能力,无论是个人IP还是企业、品牌,都能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阵地,还因此形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影响力的大V人群。

 

很多微博营销玩得好的人已经成为一方意见领袖。

 

更重要的是,微博的用户有比博客更高的粘度。

 

微博确实成功抢占了博客的流量,而当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又诞生了一个“杀手级”应用,微信。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应用,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微博的功能,而微信公众号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博客的功能。

 

从2011年1月21日上线至今,微信全球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人。

 

根据《2017年微信经济数据报告》的数据,从2012年7月微信公众号上线,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众号已超过1000 万个,其中活跃账号350万,较2016年增长14%,月活跃粉丝数为7.97亿,公众号已成为用户在微信平台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


并且,微信公众号已经从单纯的内容输出向商业化、专业化转变,形成成熟的流量变现模式,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形成了成熟的流量变现模式。

 

与微博、微信相比,抖音等纯移动端短视频应用的异军突起则更加令人意想不到,随时随地记录和表达自己、泛娱乐化的定位几乎令其成为微信之后占据智能手机用户在线时间最长的应用产品。



短短一年时间,其月活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除了普通用户,媒体平台、明星、名人都有入驻,还有不少政府机构也入驻了抖音。

 

众多极具移动互联网时代特色的应用爆火,博客以及论坛社区这种传统互联网时期的主流反倒变成了小众产品,从博客、论坛社区时期走出来的众多公知、意见领袖等仍然活跃在公众视线中的人物,都已经转向这“两微一抖”。

 

他们带走的是优质内容,是流量。



可以说,博客、论坛社区赖以起家、快速成长并火起来的优质内容创造者们,早已凭着敏锐的流量和商业嗅觉扎进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


年轻人则更加喜欢那些专门为他们打造的各类社交、娱乐阵地。


从产品角度来说,两微一抖都属于平台级产品,这也是当下很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主攻方向,整个内容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网络社交模式的更替循环中,网易博客这种非主要营收来源的产品被关闭是理性的商业选择,也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必然结果。

 

而作为自媒体的早期形式,博客的使命已经完成。


网易博客之后,会是谁?

 

或许无人能够在这个循环更替中幸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