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土又low!趣头条股价暴涨128%,上市不需要价值观?
2018-09-16 01:08:15
  • 0
  • 0
  • 0

文/ 金错刀频道

编辑/ 张一弛 & Diik

昨晚,曾经深夜写过道歉信的张一鸣,估计很委屈。

因为扎根农村,深耕五环外的趣头条,抢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之前,成为了资讯聚合平台第一股。

更疯狂的是,IPO的第一天,趣头条股价暴涨128%,五次暂停交易,创下今年美国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

无论你听没听说过趣头条,都不重要,因为:

半年以前,趣头条的估值才 16 亿美元,只用了6个月估值翻一番,飙到30亿,月活跃有户数为4880万,日人均使用时长为55.6分钟。

这,是一个成立仅仅两年的APP,能做出来的业绩?

还真是。

趣头条表现出了让大佬闻风丧胆的速度,但趣头条不止一次的因为内容低俗、低级趣味被点名,“现金诱导+广告收割+营销为王” 的奇葩的组合也让人难以接受。

趣头条APP推送的新闻内容

互联网总能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但商业变现不要让产品变形,今天刀哥想跟大家聊聊,趣头条变形了吗?

1

卖的是“时间杀手”:

三四线城市从来不缺时间

其实,最早提出“给用户发钱”这个概念的资讯软件,趣头条不是第一家,而是南方报业子公司南华智闻于2015年4月推出的“并读新闻”。

出身起点高,上线就拿了8000万融资,但是去年死掉了。没办法,传统媒体的包袱太重。

趣头条不一样,没架子,就是做“用户下沉”,是精英玩的草根游戏,打的是阶层鸿沟,站在五环内收割五环外的流量。

趣头条卖的也不是信息,不是知识,而是“时间杀手”,流量被后,它收割的是用户的时间。

为什么这样说?

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和拼多多的黄铮是同一时期的人,都是精英,也都深谙人性的弱点。

当时他在盛大负责广告业务的时候,就推出过一个推广员系统,其网游推广模式隐约有趣头条的影子。

在谭思亮的眼中,世界上只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技术提高效率来节省时间(save time),另一种是用来消磨时间(kill time),在他的眼中,消磨时间的模式市场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谭思亮也和黄铮一样,深谙人性的弱点,对于下沉市场的把握很精准。

趣头条的CFO曾说,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10亿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在一二线城市和三线以下城市中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鸿沟两侧,一边是一二线城市的快节奏,一边是三线以下城市的慢节奏。

一二线城市的资讯类应用之所以竞争激烈,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快。

但是在三四线城市,最不值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闲人”的时间,那不就是过剩资源?

看看资讯,收收徒弟,还能赚点小红包,就算只有1分钱也是白赚的,比干闲着强。

不同的广告语,就能让你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城市节奏。

三四线以下城市,上班族每天不用早起,平时极少加班,上下班路程短,下班后空闲时间大把,除了吃喝玩乐还能做点什么呢?不如刷刷趣头条,赚点小红包,和游戏没啥区别。

不上班的人呢?更恐怖了,除去吃饭睡觉、跳广场舞、打打麻将、下下棋、买个菜、遛个弯、发个呆的时间,还有大把空余时间,没事干。

趣头条一个看资讯赚小红包的方式,就满足了这些用户对参与感和游戏乐趣的需求。

足以说明,这就是一个精英收割草根时间和流量的游戏。

2

玩儿的是“社交裂变”:

内容不重要,赚钱才重要!

互联网公司谁都逃不过流量变现这个坎儿,那流量从哪儿来?

现在国内做内容分发很累,有传统大门户,还有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这样的移动内容聚合应用,以及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

常规模式的获客方式大概有三种:

1.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砸钱邀请咖级内容输出者,用这些咖的影响力和内容来吸引用户,并转化为流量。

2. 以广告收入分成方式带动用户生产内容。

3. 完全靠内容,而且还要用户付费,比如知识付费。

获取用户的方式极其简单粗暴 —— 给钱。

更毒的是,可以“收徒弟”,就是现在常说的“社交裂变”。

刀哥家里有几位长辈可是趣头条的忠实用户,每天坚持看趣头条上“看”的推送内容,然后转发微信群,转发朋友圈,还收了几个徒弟,玩了一年多的时间,赚了不到一百块。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经常看到他们的朋友圈是凌晨两三点钟发的,家里的微信群也成了他们转发内容的小阵地,内容多是些保健养生类的,要么就是各种奇葩、惊悚的标题党。

趣头条的发钱模式,概括起来是这样的。最早,“登录就领钱,邀请好友就得8元”,签到、答题、阅读都有相应的金币奖励,金币可以换现金。

后来,邀请好友变成了“收徒”。紧靠阅读赚的钱是很少的,“收徒”才是正途。

每收一个徒弟,得8元奖励,分12次发放。徒弟读新闻赚的钱,有一部分直接“孝敬”师傅了。收了徒弟之后呢,要经常提醒徒弟“修炼”,保持徒弟得阅读活跃度,这样师傅邀请徒弟的奖励才能全部发放。

像极了传销模式。

当然,“收徒”在IPO前已经被改为“邀请好友”了,虽然趣头条强调不管用什么词,都是在强调社交功能,让更多三四线以下的目标用户能够更快理解趣头条的玩法,但本质上,有啥区别?

3

薅的是“老实人的羊毛”:

科技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跟趣头条商业模式最像的,有人说是前脚刚刚上市的拼多多。

同样的下沉三四五线,同样的社交裂变,同样的被精英们看不起,同样的在同行们重重威压下杀出一条生路,同样是“精英”赚“屌丝”的钱,甚至同样的扎根在上海。

但作为一个内容资讯类平台,趣头条比拼多多更矛盾。

比如,明明说要做内容,大把的钱却撒向了用户。

在趣头条的招股书里,是有做内容的野心的:“计划在扩大用户基础的同时引入更多的内容,如文学、休闲游戏和流媒体直播等”。

而事实上,头条从不向作者分成,而是选择向读者分成。

有趣头条内部人士透露,趣头条并没有在补贴作者的考虑。而读者呢,邀请好友注册就能得到奖励,被邀请的好友看一篇文章,还能得到进贡。

同时,趣头条存在大量与其他平台同质化的内容,有多位内容作者在社交网站上发帖称自己创作的文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搬运到了趣头条上。

这就是做内容的诚意?

再比如,打着“让阅读更具价值”的口号,却再做“让阅读更有价钱”的事情。

当很多人还是看不懂趣头条如何赚钱,谭思亮的答案是:广告。趣头条的变现方式单一,2017年广告收入占营收的99.2%,甚至会出现满屏全是广告的现象。

广告主的欢心,但确实伤害了用户体验。三四线的人群真的愿意看满屏的广告吗?

如果说拼多多完成了消费降级,那趣头条似乎完成了三四线城市的智商降级。

的确,趣头条说过,自己做的是咨询分发平台。

所以,阿里、京东可以说自己是电商平台,就可以不打假了?趣头条也是一款产品,它就一定是有价值取向,对高点击量的追逐,对变现的急切,对接受低俗信息的不避讳,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

到头来,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既不会在趣头条上看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在趣头条上赚到多少钱,因为连续30天不登录,所有余额会自动清零。

但是,这台高速旋转的变现机器,永远不会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