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亿给员工包车,20年没人离职!他跟996对着干,却年赚230亿
2021-05-12 17:09:56
  • 0
  • 0
  • 0



文/ 金错刀频道


提到姓马的富豪,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马云、马化腾、或是平安保险马明哲。

其实,马姓富豪中,还有一位及其低调的大佬,他就是申洲国际董事长马建荣。

申洲国际在业界有一个象征着地位的称号——服装界富士康。


但与富士康996的高压工作环境不同,这个首富偏偏和996对着干。

申洲国际曾花1亿给员工包车回家过年,对员工好到“变态”,中层队伍里20年都没人离职。

这么舍得花钱的企业,即使只是代工厂,它的净利率却是耐克的两倍。

截至2021年5月8日,在福布斯全球实时富豪榜上,马建荣家族以800亿元身家位列第182位。


然而,这样一位叱诧风云的商界大佬,却是个13岁就辍学的打工人。申洲国际这个服装商业帝国,是靠他和父亲白手起家做起来的。

两个没上过学,没家庭背景的“纯屌丝”,究竟是如何坐拥800亿身家的?

1

13岁辍学,创业负债300万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就是有人不爱读书,比如马建荣。

在同龄人的在上学时,13岁的马建荣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了辍学,做了一名“童工”。

巧的是,他的父亲马宝兴也是13岁就开始工作,在上海纺织厂当一名勤勤恳恳的学徒。

在纺织业奋斗数年后,马宝兴一路从学徒做到了上海纺织二十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

1990年3月,在宁波北仑区政府的邀请下,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出任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荣随之进入针织和编织部门。


他们当时唯一的要求,仅仅是解决马建荣兄妹的户口问题,让他们能够当工人。

但马宝兴、马建荣接手后却发现,申洲织造有限公司是个实打实的烂摊子。

截至90年代,中国是最大的纺织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1/5,但由于设备落后却强行推动纺织业发展,反而最终产能过剩。

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多国营企业出现亏损,整个针织行业又已经陷入萧条,市场前景根本看不到曙光。

申洲织造工厂不仅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还负债300多万!

马宝兴清楚,把全家老小全带到宁波的他已经无路可退,只有把工厂办好,一家人才能活下去。

父子齐心,其利断金。要振兴一家企业,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员工。

马宝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依托上海针织二十厂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将厂里有经验的老师傅请到宁波去培训工人和干部,许多重要的人员和顾客都是他自己来带。


搞定工人后,马宝兴没有一股脑的扎进国内红海,而是将目标转移到日本。

想攻克日本市场,衣服质量是关键。

日本对服装的要求远超当时的行业标准,一是密针精梳,二是面料、甲醛残留和染色达到超高要求。

当时中国的纺织工艺还不够成熟。一英寸的布,国内设备最多只能织24针,无法达到日本要求的28针,染色时的产品又不能含有中国染料中的福尔马林。

饶是有十年针织经验的马建荣,也难倒在日本这4针的跨度上。

但马建荣没放弃,自学机械技术,将纺织机械拆掉重造、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将这4针的差距弥补上了。

马宝兴则在家里搭出了一个小型实验室,专门把收集来的染布、碎布、染料反复实验,最终成功获得不含福尔马林的染料配方。


达到日本同行领先水平的申洲,用仅有日本工厂一半的价格,彻底征服了日本市场。

申洲在马宝兴父子俩的手中,活了!

2

最“狠心”老板,征服阿迪耐克

从开局的负债300万,做到年营收230.3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商,申洲完美逆袭。

每24个小时,就有150万件服装、600吨面料从其生产线上下线,拥有阿迪、耐克、彪马、优衣库等大客户。


马建国也一跃成为宁波首富。

很多人说申洲国际是靠“傍大款”,其实不然,他接下的这些单子,很多商家未必能接的下,因为申洲的“狠心”就不是一般商家可以做到的。

1.服装质量不行,烧!

质量是申洲不能触碰的底线。

1992年的3月,马建荣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到日本客户谈下一次生意,但对方的话却让他浑身冰冷,“为什么我们收到的这批次衣服冲一下水颜色就会褪下来”。

如坐针毡的马建荣紧张得烟也不抽,饭也不吃,立马回国调查。

原来是有员工为了节约成本吃回扣,在染色剂中少加一种化学物质。

马建荣当机立断,先是重罚了这批工人,重新制定严苛的奖惩标准,然后将这一整批服装全部烧毁。


这样的举动,让刀哥想起了当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砸冰箱。

这时候的申洲还没走向盈利模式,烧衣服是一项非常冒险的决定。

但凭借对服装几乎变态的追求,1997年,申洲赚到了3000万元净利润。

2.狠心剁手,边挣钱边烧钱!

申洲刚有起色,两父子手里又留不住钱了。

这时候的申洲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3000万全部拿来做一个污水处理厂 !


图片来源:北仑新闻网

同行把申洲当成了个笑话,这不是在白白浪费钱吗?

父子俩却不以为然,他们将污水自产自销称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企业,不能给社会添麻烦,不能给老百姓造成伤害。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申洲自己建造出一个小闭环生态链,2000年申洲产能达到14.3亿,是1997年的5.5倍,净利润达2.1亿元,是1997年的19倍。

2005年11月,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只用了一晚上,马建荣把当时上市拿到的9亿多港币又全部拿去升级设备!

一夜间,工厂里老旧的染色机和织布机统统换成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哪怕是没有接触过手工活儿的工人达到熟练制衣,也只需要培训1个小时。

虽然剁手时无比“狠心”,但这也给申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5天内,申洲可以完成大的订单200万件,小的订单4000件。而且,申洲制造出的服装印染颜色准确度可达99.99%,色差几乎为零。

对于服装行业,时间就是金钱。

申洲保质保量的好口碑,让其迅速吸引众多国际大牌的橄榄枝。2012年,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成为了申洲的四大主力客户。

3.20年没有员工离职,没有员工掉队

除此之外,申洲对自己的员工也“够狠”,不过不是“血汗工厂”的压榨,而是变着法的送员工福利。

每年过节申洲都包车送7万名员工回家,一年的花费超过一个亿。


来源:甬派客户端

越南工厂里面全部安装了中央空调,开创东南亚工厂先河。


投资9千万设计全自动中央厨房,为3万名工人提供午餐。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申洲在行业内的员工福利有目共睹,员工稳定性在行业内是数一数二的,甚至中高层队伍也是20年里没有一个离职的,也没有一个掉队。

可惜的是,申洲虽然在纺织行业内处于领先的龙头老大,但却仍然摆脱不了代工厂的名分。

强如申洲,和其它服装品牌比,究竟差在哪?

3

世界纺织业,还差申洲一个名分

申洲的名气与成绩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所有人都认识阿迪耐克优衣库,但没有几个知道衣服是从申洲国际出来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申洲国际没有一个属于自己服装品牌。

其实,申洲国际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过尝试。

2010年,由申洲国际推出的品牌马威问世。


奉行简洁、现代和体现崭新生活方式的设计理念的马威,由于与优衣库风格类似,一直被称为“中国的优衣库”。

截止2018年7月,马威已经有门店近90家。但很可惜,在马威入局浙江、上海等省份后,扩张之路却戛然而止。

跟代工业务相比,零售业务赚钱能力并不强,还一直拉低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2016年,马威的估值不过1.6亿元。辛苦6年,还不抵政府补助的2.61亿元。

又有消息称,是优衣库对马威进行了打压,要求申洲国际放弃自主品牌,否则将转单其他代工企业。

当时的马威其实还有一线生机。

2016年,申洲国际以7724.5万的价格向网易香港转让49%的马威股权。但2017年网易撤股,马威又成了没人要的野孩子。


坚持3年后,申洲国际最终彻底抛弃了马威这个品牌,公司以进行优化升级和战略调整为由,陆陆续续关店。

马威终究没能靠着申洲国际这棵大树崛起,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做出好衣服和做出好品牌是两回事。

起初,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2年,正式进军中国的优衣库在上海南京路开出第一间店铺,但因为廉价的形象导致在中国市场一直亏损。

直到2008年开始,优衣库推出艺术家设计的UT系列,提升优衣库的个性化,才在中国站稳脚跟。


马威可以将优衣库的“性价比”、“年轻人”复制粘贴过来,但维度缺少了优衣库的精髓——个性化。

以至于甚至有人认为马威就是在抄袭优衣库。

前一阵新疆棉花的事情引起民愤,马威这个牌子又被大家想起,如果中国自己拥有和H&M同等级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还能被欺负的那么惨吗?

有网友开始问,当初说未来定能再次相遇的马威,究竟要何时才能复产?


也有网友认为,不创建自己的品牌,为优衣库和耐克代工,迟早会倒闭。


申洲国际明明已经走向世界,拥有最高效的效率工厂、最优质的服装质量,为什么还要为外国品牌付费?

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快时尚品牌,但目前来看,混的却远远不如这些洋牌子。

从2013年起,中国“校园服装霸主“美特斯邦威门店数迅速锐减,而口碑几乎与“地摊货”、“杀马特”画上等号,如今只能靠卖楼续命。


2014年起,真维斯的门店平均以一天一家的速度消失。


2020年,就连森马也已经奄奄一息,净利润腰斩,关店上千家门店。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还没在国外立足,先被中国市场干死,是中国快时尚品牌的悲哀。

再回头看申洲国际,父子俩打下了服装质量的江山,却也没能攻克品牌难题。

中国不缺第二个优衣库,但什么时候能有属于中国人的优衣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